外国的生活确实比较好?交通系统完善?福利好?良好的医药治疗?公平的政策?悠闲生活?充分的教育?似乎,国外样样好。。。
可是,你知道吗?其实,仍有许多曾经留学或工作海外的我国子民,最后仍选择回来这一直被外人视作“没有一样好”的国度……你知道为什么吗?
回来, 是很自然的事……
马来西亚人口约2600万,可是从 1996年至2007年 4月,共有 10万 6000名马来西亚公民放弃公民权,而这些只是在法律上“正式”放弃国籍的人数,尚未包括大批在海外持永久居留证,长期不归的国人。
普遍上,女性移民的主因是婚姻因素,而男性移民则是为了事业。
在九十年代末金融风暴前,马来西亚也曾“风光”一阵,可是国民外流现象仍如“洪水般汹涌”。如今,全球经济衰弱,而我国的石油开采也将于2010年告终,竞争力下滑,加上族群矛盾、宗教问题与政策治理弊病,国民的自信心每况愈下,对未来的期望更是惨淡……移民的现象会由此增加吗?
蓬勃发展的中国、浪漫欧洲、新兴纽澳、大都会美国……世界那么大,选择那么多,你最想去哪里?
外国生活真有那么好?
几个月的某一天,搭乘长途巴士返乡。坐在车里,出神地望着窗外忙碌的人们……突然,有位中年妇人在一旁坐了下来,打了个招呼,就开始闭聊起来了。
后来,不知怎地聊到“移民”的话题。她苦口婆心地劝我要努力念书,一有机会就申请国外学校,然后就再也不要回来。
她说:“国外福利好、治安好、交通便捷、教育制度健全……反正什么都好!我的一两个孩子也都是到国外念书后就再也不回来了!我本来也想和他们一起移民,可是老公不愿意,那就只好留在马来西亚,不然我早就走了!”
沿途中,一直听她说着国外的生活如何地好,心中不禁黯然地想:“国外的月亮真的比较圆吗?”
人生逗逗转转,要往那里去全看个人自由……这是担任大学讲师张贵敏的观点。
但,这位拥有双硕士学位的现代女杰在访问中不断强调一句话:“家,还是要回来的。”
相约在咖啡厅见面,扺达时只见她“埋头苦干”吃着一碗面。原来,学校的活动才刚结束,她忙了一整个早上,早已饿荒了。
担任大学讲师已近4年,她非常沉醉于这种忙碌且充实的生活,也更认定这是其长居之地。对于“移民”,她兴致淡淡……
“刚毕业,年轻时会在外面拼,可是由于家人都在这里,最后都会回来这里的。”
她深信“根”这个道理,尤其是看到身边的朋友或同学最后都选择回来发展或定居,更加深她的想法。
很难融入当地社会
“在国外生活不容易,工作发挥的机会比较少,除非你非常杰出,你才能在国外生存。”
以台湾为例,必须有居留证才可以工作。因此,唯有比本地生更杰出,公司才愿意为你申请工作居留证。而且,公司所提供的工作或职位往往并不是真合人意,因此能被留下来又找到满意的工作是很难的一件事。
另外,在国外生活,总是二等公民,很难融入社会当中。
“在国外,你不是当地居民,还是很难生活的……”
当然,国外也有许多好处,例如交通便利,而喜欢冬天的她更喜欢拥有四季的国家。
“先进国家毕竟不一样,教育制度好,讯息快……”
可是,它们也是有其缺点,如英国的天气让人很郁闷,而台湾则很脏、空气污染、外劳很多等等问题。
言谈中,她总是皱起眉头埋怨台湾的空气污染问题,直喊受不了。
一座有规模的城市
现在的大部份时间,她都待在吉隆坡,开着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可说相当自由自在。她睁大了眼,直言吉隆坡已经很有城市的规模和感觉了。
“我觉得吉隆坡还不错,它已经有城市的感觉了,置身当中就如同在台湾一样。
“吉隆坡的交通也改善很多,而且车子也便宜,大部份人都有能力供给,所以我觉得呆在马来西亚还挺舒服的。”
她回来之后也没有不习惯,适应得非常好,而且也可以发挥所长,一切可说是如鱼得水。
“而且,现在网路发达,感觉还是和世界靠得很近。”
当然,她还是鼓励年轻人要往外闯,因为留学国外真的可让人的视野变广。
“国外生活、工作都不容易,但国外留学容易。”
国外的丰厚学术知识和完善的社会发展可让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作参考。
“出国读书是最好的,因为整个思想会不一样的。”
但,她深信,人们都还是会回来的。在这个发展中的国度,一切都在进步中,也同时提供很大的发挥空间,年轻人更应该回来,把所学的一切应用在社会中,使马来西亚更进步。
“我们还是made in Malaysia。”
“我认为回来是很自然的事……因为这你的家乡,不管你走到哪里,你始终会回来的!”
回大马发展, 但家乡是澳洲……
她,施淑梅,其实是我一位室友。刚认识时,即惊讶年纪轻轻只有24岁的她已非常独立,而且很多想法也很成熟、有见地。后来,才得知她原来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而这段经历也让她从叛逆转变为洞悉世情,把握机会的年轻人。
那年,她只有16、17岁。当时一别马来西亚,她的心中多多少少有些不开心,因为当时已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而且在学校也有一群死党,但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也同时为了自己的未来,她只好远走高飞到遥远的澳洲。
她坦言当时本身的英语并不好,因此也想借机在国外学习英语。
初抵贵境,她进入了语言学校就读,4个月后就进入当地中学,之后也顺利地考入当地大学,但后来由于了解自己志向所在而转到学院念酒店管理。
不习惯当地语言和天气
回想当初,她指出最大的不习惯就是语言和天气。尤其是语言,更是她的致命伤,也有了她与外国人交往的阻力。
“当时,最大的不习惯就是语言,幸好当时姐姐已在那里生活,有她陪伴在旁,而且所住地区都是华人集中地,所以还可以应付日常生活。”
可是,澳洲说英语有当地的口音,当地人因此往往不明白她的英语,让她也不敢随便和当地人说话,朋友圈也渐渐局限在华人圈。
“外国人不会主动过来和你做朋友,而另一方面则因为自己自卑,害怕自己说的英语别人听不懂。所以,好朋友也都是华人。”
幸好,经过半年的适应期,她也渐渐走出阴霾,并爱上那里的生活。她开始和当地澳洲人做朋友,但也坦言最知心的好友仍然是华人……
马来西亚澳洲大不同
与马来西亚相比较,她认为澳洲有很多好处,如治安好、福利好、生活步伐快、生活水准高、薪水高,可以享受很好的生活。澳洲人也很乐于助人,较单纯,因此治安也相对地好,比较没那么多顾虑,独自走在街上也轻轻松松,不像在我国常常必须紧绷自己的神经线以防盗贼。
而且,当地人也很有“公路礼貌”,不像国人“蛮牛”般在公路上乱冲直撞。
她说那里无论吃、穿、住、行都合自己的意。虽然她的童年时期是在马来西亚生活,可是成长期在澳洲渡过,因此反而对澳洲有所依恋。
“我认为那是自己的国家,因为待在那里久了,而吃的东西合自己口味、买的东西也适合自己的品味……我最终还是会回去的!”
那,为何回来马来西亚呢?
“因为,爸爸妈妈都在这里,他们也年老了,所以想回来多陪他们。
“而且,澳洲己经是发展国家,生活平定,虽然不用担心生活职业问题,但假如要升职加薪则比较难。马来西亚则不同,它正在发展中,需要人才;先进国家已经有很充足的人才,则很难发挥所长。”
寻找本身的发展机会
尤其看到姐姐在那里过着非常平淡的上班族生活,更促使她决定回来这个“旧乡”,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当然,回来后总有许多不习惯,而最大的不习惯就是治安和天气,尤其是治安更让她每天精神紧绷。
在人际沟通上,她则没有什么大问题,从年轻人到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时都能沟通,朋友圈子也渐渐扩大。
“对于现有环境,我还过得不错。当然,有些时候遇到不如意时都会埋怨几句……”
在这个“新国度”生活了近一年时间,渐渐熟悉了一切,她看到有能力的老年人大多移民国外,反而年轻人很愿意回来,因为这里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她也还是很努力地适应这个新环境,努力工作,尽量学习。
“对于工作,我并不介意工钱多少,最重要是学到东西!”
不管性别,她认为事业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因此必须捉紧机会好好发展自己的事业。
“尽力爬到最高,吸收最好的经验,然后希望45岁前再回去澳洲。”
毕竟,澳洲已经是她的家乡了。
世界地图上的跳蚤!
何秀芳,出身吉隆坡,在沙拉越大学(UNIMAS)念广告设计,毕业后从事广告设计,但之后因经济不景所以改行教书,正业是教广告设计,副业还是做设计。
2004年2月到澳洲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NU) )进修艺术史硕士,2006年9月开始在英国的爱丁堡大学念博士,研究法国中世纪宗教艺术。
为何想要离开马来西亚到国外深造?
有好几个原因:
一:开始教书时,才发觉自己对艺术的认识还很肤浅。加上西方艺术更不用说,根本不知道谁是梵高或毕加索,因为不想误人子弟,所以只能将勤补缺认真学习。以前在大学时候有念过艺术史,可是那时候不会欣赏什么叫艺术。
二:教书时,我都尽量每年到国外旅行一次,因为觉得老师不能只是麻木地把书本里写的东西交给学生,而是必须亲身体验,把经验和知识融合。我会收集一些广告单、海报等等,带回去给学生看,和学生分享。一趟一趟的走,让我体会到世界何其大,再加上游客所能停留的时间毕竟短暂,所以心里起了出国进修的念头。
三:教书时候,越教越心虚,越觉得自己的不足,而自己又没有经济能力出国,所以就选择到理科大学(USM)念艺术硕士,每个月在吉隆坡与槟城来回跑。大概上了几个月的课,指导老师建议我申请一个到国外深造的奖学金,但申请的人很多,我因此也没有抱着很大的希望。幸运地,我最后竟然拿到国家奖学金!于是,就立刻把工作辞掉,去了澳洲国立大学。
请比较国内外的学术研究环境
那真的差别太大了!比如说,师生间的距离就有所不同。在国外,老师和学生就如朋友一样,大家有时会出来喝喝咖啡,吃吃饭。可是,在国内,老师和学生就有很大的距离,例如称呼老师时都用Sir、Miss、Madam。但在国外,就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刚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呢。
在国内,比较 ‘spoon feeding’。 国外念书很多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考察和辩证,刚开始很不习惯,常被问到“你有什么想法,你同意他的说法吗?”可是,因为我离开马来西亚也有好几年了,不知道情况有没有改善。
学术环境的差别不局限于国内国外,其实国与国之间也有不同。比如澳洲的学术和英国也不一样。在澳洲,念硕士是两年,英国是一年。澳洲大学是以学生为主,什么都替你安排好,研究环境也比较舒适,博士生都有自己的办公室。而英国则比较偏向‘自生自灭’,学生本身必须要提出要求,然后校方才考虑通不通过,可能这样是教育“独立”和“认清自己需要”的方式吧。哈哈。
在国外生活有任何难题?有文化冲击吗?
有。最重要的是语言。尤其是马来西亚华人,基本上没有一个自己真正精通的语言,在交谈当中掺插了很多不同的语言,在写报告、论文时更明显发现自己的英语能力差。
虽然我都在两个说英语的国家生活过,可是澳洲的英语和英国或美式英语差别很大。比如,发音上的差别,澳洲人说‘Goodbye mate, have a nice day’ 那个day 是念 ‘die’。苏格兰英语又有自己发音的特色,比如拼音的时候都不拼g,所以“Good morning”就是 “good mornin”、 “Yes”是 “ai”。所以,刚适应了澳洲人的发音,再专到苏格兰的口音,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调整过来。
至于文化冲击,可能就是饮食习惯吧。比如说,晚上赶功课的时候很想吃宵夜,可是就没有mamak档、夜市之类的。早上不想吃烤面包,很想吃一些带咸的早点也没有。还有,大马人不喜欢吃微波炉弄热的快餐或是冷冷的三明治,而偏偏英国就特多。所以,很多时候都要自己准备食物上学。
还有,这里的酒超便宜,可是对我来说就很不划算。有时候和朋友外食,朋友总是点些含酒精的饮料,而我就常常点果汁和可乐,结果每次我都付的钱定比他们多。英国人也有酗酒的习惯,每逢周末,都听到醉酒的人在路上喊喊叫叫,而最小的‘酒鬼’只有七八岁。此外,大量的未婚妈妈也让我觉得很惊讶。
满意国外的生活吗?有哪些满意和哪些不满意的?为什么?
总结来说还满意。现在是一心一意专心研究,虽然念书的压力很大,但是可以专注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是一种幸福。此外,身边开始多了一群背景相似的朋友,大家互相照顾觉得很温馨。
还有,可以安心地走在街上,又看不到残障的乞丐是一种视觉和心灵上的休息吧。
至于不满意的就是天气,苏格兰的天气比伦敦还糟,每天都是阴天,常下雨,风超大的,很很冷。有一次差一点被风吹倒。
会回来马来西亚发展吗?
会。因为以前是老师所以还会从事教书的工作,我喜欢和学生交流和分享。希望有机会把国外学到的东西带到大马的教育环境里。
最满意和怀念马来西亚那一些东西?
最不满意马来西亚哪一些东西?
最最最怀念的是家人和一班吃喝玩乐、照顾我的好朋友。在我的研究所里有我父母的照片,因为他们是我的推动力。每次有挫折的时候,一看到健在的父母,心里就觉得很温暖。至于一群好朋友更不用说,那么多年的友谊,怎么能丢掉呢?还好,现在有网路,每天都可以联络,今年回家过年时,就趁机会和他们吃吃喝喝,朋友们还特地做了新年糕饼让我带回爱丁堡,害得我每天只吃一粒,不舍得吃嘛。
我也很想念马来西亚的食物。尤其是椰浆饭、印度煎饼、 炒粿条等。没有其它国家的食物可以和马来西亚相比,有时可真想吃Ramli burger呢!
因为想念马来西亚的食物,所以也开始当起小厨师,有时会做糯米饭,芋头糕,叉烧,萝卜糕等等。
最不满意马来西亚的是没有安全感。觉得治安很差。可能在国外有段时间过着安全无忧的日子,每次回来马来西亚就会有点疑神疑鬼,因为报章上每天都有报道打劫、强奸、放火、杀人案的新闻。以前都十二点过后才回家,但现在和朋友出去喝茶,十点多我就已经喊着要回家。
还有就是消费。在国外如果不满意对方的对象都可以随时换。只要是在28天里,不需要任何理由,他们都可把钱退回。可是马来西亚的店主都会让你看白眼,瞪着你问:“为何不要!”,然后丢给你一大堆无谓的理由。即使让你换,也只能换固本……‘为什么不能换!’。”
对妳来说,“马来西亚”代表什么?
马来西亚对我来说是我生长的地方。很多外国人不太认识马来西亚,我就要介绍马来西亚给大家认识,这就是身为马来西亚人可做的一点事。现在的室友是台湾人,以前他以为马来西亚只有华人呢!大陆朋友也不知道原来马来西亚华人可以用多种语言聊天;我也常常带欧洲的朋友去马来餐馆吃,他们都很喜欢,还说想要去马来西亚一趟呢。
可谈谈国家认同?妳认为那重要吗?
我觉得国家认同很重要,尤其是在国外。国家认同对我来说就是代表了我的文化背景,我不希望别人当我是其它国家来的。我会特别强调自己是马来西亚人,不管他们知不知道马来西亚在那里,我都会花一点时间和他们介绍一下。
你会想当“世界公民”吗?
想。可能是自己念艺术的关系,艺术并不局限于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公民才能让我更加的明白艺术的世界。
回家的感觉真好!
许多人都觉得马来西亚差,尤其从国外回来的更是抱怨连连……不断地批评和埋怨,最後索性头也不回,再次离开这片国土。
可是,同样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黄文杰却持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赴台念大众传播,现从事贸易工作。
“我拿这里的身份证,当然认同这个国家,爸爸妈妈也在这里,所以当然回来这里了。
“假如你是马来西亚公民,去到哪里也都是马来西亚公民。而且,无论小学或中学,都是这个国家在培育我们,我们更应该回来回馈。”
许多人担心返马后,发展的机会会变小,可是现从事贸易事业的他却认为这太悲观了,因为我国一切东西都在逐步改善中。
“很多人以为回来没有发展的机会,但其实只要想去做的,什么都不是借口。可能,政策会有所偏颇,但我们仍能在偏颇当中寻找不偏颇的地方。而我也相信所有的东西都会越来越好,一切渐渐改善中。”
他以台湾为例,那里中小学的课本非常昂贵,可是我国的小学、中学课本都很便宜,不必承担昂贵的教育费。
批评中求进步
“很多人以为到国外留学,然后留在国外工作,会比马来西亚享有更好的待遇和生活条件,但这也要看家庭背景和个人抱负。
他指出,在外国工作会面对比较大的压力,但动力也相对比较大。很多台湾公司也很“黑暗”,侨生的薪水会比较少,所以并不是在国外工作就很好。
“马来西亚有马来西亚的好,当中当然有很多需要批评的地方 ,如上网的速度就很慢;但在批评当中想要过得好一点,就只有多想这个国家的好,遇到一个不好,就想3个它的好。毕竟,想要在这里生活,就得改变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他有些朋友在国外进了大公司工作,待遇很好,当他们也回来后,由于不适应,因此总是批评多于一切,反而增加了往前进步的阻力,很多人因此最终选择再次离开。
他选择回来主要是为了年长的父母亲。因为,国外所面对的工作压力更大,回家更难,与家人的距离越来越远。现在在吉隆坡生活,假期就可轻易回家,和家人吃吃饭,这是在国外生活所不能做到的。
当初大学毕业后,他曾在台湾名导侯孝贤所开设的广告公司工作了一年,但最后因为居留问题而选择离开。
假如重新选择,去或留?
假如能重新选择,会再次留在台湾吗?
“即使很容易留也不想留……我看了很多例子,在国外待了很多年后再回来马来西亚,那时已是近40岁,要重新找工作已不太可能,还得面对适应的问题。”
回来后,也不觉得发展机会被限制,因为许多企业家都很愿意聘请留台人。
“企业家看到留台人的优势,如打拼和不计较等。而且,留台人的英语也不差,而且也很‘敢’,所以发展机会一箩箩。”
他建议,外国留学生返国后,可常到政府部门了解,应该可以得到很多好用的讯息。例如贷款的事情,只要去了解,都可以得到自己所想要的。
但是,无论如何,有机会还是要到国外去看看,只是记得要“回家”。
“在国外很好玩,有机会就必须到国外,因为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后,才知道缺失在哪里、优点在哪里,那才会更爱这个国家。”
当然,他也很留恋外国的地方,如台北的巷子文化。
“但,马来西亚也一样好山好水,比许多国家都好。”
总结:
-回来和不回来总是很难选择,因为那不是儿戏,那是一辈子的事……夜深人静时,你最想念的是何处?
-经过多次访问,总结了大家想要回来的原因:
-家人:家人是最大因素影响一个人要回还是不回,大家也许经历多了,暮然回首才发现亲情比任何事都重 要。因此,家人是大家首要考虑的因素。
-国家认同:生于斯,长于斯,身份和国家的认同是不可轻易抹去的事情。
-发挥空间大:不同于已发展国家的人才饱和,发展中国家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有见识的青年纷纷“回巢”大展拳脚。与其平平淡淡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倒不如回来发挥所见所学,丰富个人的人生经历。
-对我而言,在国外求学,果然真的体会很多事情,经历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这些事情能够帮助你成长与学习。大家有机会的话就真的要去尝试咯。。。无论如何,我还是会回来的,毕竟,那才是我的家,在这里生活久了,还是觉得家人和朋友比任何事重要,还有很多东西只有家乡才有的,任何地方是没有的。。。哈哈哈。。。同意吗?
Bagan should lead the global way
2 weeks ago
3 comments:
我觉得,你写这篇是冲着我来的。。。哈哈!我以为我是最罗嗦,写最长的那个了,哪里知道一山还有一山高~需要吗~哈哈!不过是很有意思啦,我觉得这个可以拿给那些整天想移民的人说教。
oei oei, remember your Emily is here sia~
She needs you!!!
I am 盗版之王,got time go listen to that song la, walao eh...
Post a Comment